新能源如何“立得稳、靠得住”?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新能源在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方面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确保新能源“立得稳、靠得住”。

我国新能源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不过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新能源在开发、利用、经济性等多方面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确保新能源“立得稳、靠得住”。

新能源如何“立得稳、靠得住”?

快速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2013年到2023年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了30多倍。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从快速增长到系统协同增长同步,支撑性调节电源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在日前由全联新能源商会举办的2024新能源发展大会上指出,2023年抽水蓄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对于保障电力电量平衡、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新型储能呈现装机规模大幅增长、分布地区快速扩大、技术路线更加多元、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积极态势,有利于提升源、网、荷各侧灵活调节能力,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此外,煤电加快向调节性电源转型,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取得积极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促进绿色电力供给消纳的政策和市场机制逐步完善,进一步推动了2023年新能源发展。陶冶认为,随着新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与市场化消纳的衔接度逐步提升,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将遵循差异化路径稳步推动参与市场交易,支撑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配套交易机制向精细化、短周期、高频率方向加快建立健全,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消纳的系统成本疏导机制。

多重难题待解

当前,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发电装机主体,不过传统能源利用逐步减少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既要大规模开发、要高水平消纳,又要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还要确保开发利用总体保持合理收益。可再生能源‘立得稳、靠得住’面临多重挑战。”陶冶表示。

在利用与运行方面,新能源装机持续扩大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将面临较大挑战,除新能源外的系统成本也会大幅上涨,同时系统支撑调节性资源不足影响新能源渗透率和利用量的提升。陶冶提到,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形态发生变化。而在经济性方面,稳定新能源投资预期的政策与市场机制衔接仍需进一步完善。陶冶指出,进入电力市场后,保障新能源投资收益,稳定新能源投资预期机制尚未健全。例如,新能源储能配置方式仍需优化,多元化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注重绿色价值

陶冶表示,为保障新能源利用与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坚强韧性的输配电网支撑。他建议,要对电网输电网络进行扩容和改造,适应波动性新能源功率传输。由于我国新能源开发建设集中在我国西部、北部,电力消费集中在中部东部,未来要持续加大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同时,针对新能源开发场址融合、发展场景融合特点,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市域、县域电网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承载能力,提高源网协同等配电网优化配置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进一步发挥新能源绿色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收益的下降。

新能源如何“立得稳、靠得住”?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近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要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为抓手,促进绿电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推动能源需求增量更多由非化石能源满足,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从去年开始,体现新能源环境价值的绿电、绿证及电碳协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国内对于绿电交易需求已明显大于海外,其中高耗能行业、制造业占多数。”陶冶认为,在“十四五”末期及未来,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外部需求而言,新能源都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能源绿色价值转化正迎来新局面。

“随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绿电交易范围逐步扩大范围,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作用进一步彰显,支持实现电力市场和碳核算之间绿色低碳贡献度互认的衔接模式有望初步形成,未来将起到重要作用。”陶冶认为。

免责声明
尊敬的“电缆世界”网站访问者:

欢迎您访问电缆世界(以下简称“本站”)。在您使用本站提供的各项服务之前,请您仔细阅读并充分理解本免责声明的所有条款。您对本网站的访问和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即视为您已阅读、理解并完全同意接受以下条款的约束。

一、信息免责
本站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电线电缆领域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和行业资讯。本站所发布的所有文章、数据、价格、规格、图片等信息(以下简称“内容”)均出于善意,旨在进行行业知识分享和市场信息交流,仅供参考与学习之目的。

本站对上述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或适用性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由于技术更新、市场波动及政策法规变化等多种因素,本站内容可能存在滞后或误差。因此,用户不应将本站内容作为做出任何商业决策或工程决策的唯一依据。任何依赖于本站信息而采取的行动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站概不负责。

二、使用风险
用户在使用本站提供的信息时,应自行进行核实、判断,并承担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因依赖本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直接、间接、偶然或特殊的损失或损害(包括但不限于利润损失、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本站及运营方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三、外部链接责任
本站可能包含指向其他第三方网站的链接(或称“外链”)。提供这些链接仅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和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支持或对其内容负责。这些第三方网站有其独立的内容和政策,本站无法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安全性。访问任何外部链接所产生的风险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四、知识产权
本站所有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章、图片、图表、logo、版面设计等,其知识产权均归本站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明确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复制、转载、摘编、建立镜像或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本站内容时,必须注明“来源:电缆世界”并保留原文链接。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下方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五、不承担担保责任
本站对网站的运营、服务的连续性、信息的及时终止或更正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不做任何担保。本站不保证服务器不受病毒、黑客攻击等干扰,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的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法律管辖
本免责声明的解释、效力及纠纷的解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任何因本声明或使用本站所引发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本站运营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七、声明修改权
本站有权在任何时间,无需事先通知,对本免责声明的条款进行修改、更新或补充。修改后的内容一经发布在本站上即生效,并替代原有的免责声明。请您定期查阅本页面,以确保知悉所有最新条款。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电缆世界 运营团队
联系方式: 可通过网站底部“联系合作”等方式获取。
更新日期: 2025年9月20日

为您推荐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